最近刷到不少年轻人分享“毛坯房生活”的视频,没有刷乳胶漆的水泥墙、没铺瓷砖的地面,却摆着原木色的床、藤编的沙发,甚至还有几盆长势喜人的绿萝——不是买不起装修材料,是这群年轻人把“过渡”过成了另一种“不将就”。

30岁的东北姑娘小丁,是“住毛坯房”的实践者之一。今年她卖掉老家的房子,凑了80万首付在福州买了套总价200多万的房,月供7000。主业月薪5千的她,每天下班后还要兼职做家教,“拿到房产证那天,我兜里只剩300块,看着出租屋每个月2000块的房租单,突然就想通了——与其把钱给房东,不如住自己的房子”。

90后小伙花7000元装修入住毛坯房

搬进去的第一天,小丁戴着口罩扫了三遍灰,才把地面的水泥渣清理干净。没有空调,她花50块买了台二手风扇,40度的夏天就靠它“续命”;没有卫浴,她买了个简易马桶,每天下班在公司洗完澡再回家;墙面起灰?她就尽量不蹭墙,“反正只要不碰,灰不会自己掉下来”。

在她的短视频网友问得最多的是“热吗”,她笑着回复:“热肯定热,但一想到省下来的房租能早点凑够装修钱,热点也没啥——等我装了极简风,阳台的阳光会比现在更暖。”

90后小伙花7000元装修入住毛坯房

800公里外的广州,“会长”的毛坯房生活更有“设计感”。2018年他拿出所有积蓄,再加上父母支持,首付170万买了套三室一厅,月供9500。“租房要3000块,还要交两头物业费,不如住自己家”,他简单装了卫浴、铺了层和水泥墙同色系的地毯,搬进去那天,地上还沾着水泥灰。

但他没“将就”:选原木床要看“和地毯搭不搭”,买沙发要摸“布料的质感”,甚至连台灯都挑了暖的——结果毛坯房被他布置出工业风的粗粝美,网友在评论区留言:“这是侘寂风吧?比我家装修好的房子还好看!”“原来毛坯房也能这么有质感。”

90后小伙花7000元装修入住毛坯房

后来会长攒够30万装修费,直接选了“侘寂风”——高级灰的墙面、简约的原木家具、流畅的线条,和之前的毛坯房气质一脉相承。“不是喜欢‘穷’,是这种简单的质感,刚好合我的心意”,他说,“装修不是为了给别人看,是自己住得舒服”。

其实不止小丁和会长,社交平台上还有很多年轻人分享类似的经历:有人用塑料布围出“临时厨房”,有人把快递箱改成置物架,有人在墙面贴满自己画的画——他们不是“委屈自己”,是把钱花在更值得的地方。

90后小伙花7000元装修入住毛坯房

就像小丁说的:“我不是买不起空调,是把买空调的钱省下来凑装修;我不是不怕热,是想到未来的极简风阳台,就觉得现在的热都值得。”会长也说:“我选家具不是买最便宜的,是买‘性价比最高、自己最爱的’——比如那张原木床,我看了三天,比了二十家,才选到合心意的。”

网友们把这种选择叫做“生活智慧”:“不是不追求精致,是把精致藏在‘过渡’里”“毛坯房不是终点,是和房子一起成长的起点”“原来年轻人的生活,从来不是‘要么完美要么放弃’”。

90后小伙花7000元装修入住毛坯房

想起豆瓣“低消费研究所”里的一句话:“最好的生活,不是‘什么都有’,是‘什么都刚好’。”小丁的50块风扇、会长的侘寂风装修,都是“刚好”的样子——刚好够扛过夏天,刚好合自己心意,刚好向理想生活迈了一步。

其实年轻人的生活,从来不需要“完美开局”。毛坯房里的每一件家具、每一次省钱,都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,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样子。就像小丁说的:“等我攒够钱装极简风,阳台的阳光会比现在更暖。”会长也说:“毛坯房里的日子,是我和房子一起‘长大’的日子。”

或许这就是最动人的生活吧——不是活给别人看,是活给自己爽。